背景介紹:
非酒精性脂肪肝炎(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, NASH)是一種代謝紊亂癥,伴隨著不同程度的炎癥和纖維化,最終將演變成終末期肝?。ㄈ绺斡不?,肝癌)。NASH主要病理特征為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伴肝細胞損傷和驗證,嚴重者可發展為肝硬化。二次打擊學說是目前較為普遍接受的一種解釋NASH發病機制的假說,一次打擊時由肝臟中脂肪堆積造成的,脂肪變性后的肝細胞比正常肝細胞更容易收到第二次打擊的損傷,導致肝細胞的一系列損傷包括炎癥,凋亡,纖維化和癌變等,啟動第二次打擊的主要因素包括氧化應激,脂質過氧化,促炎癥因子、線粒體功能障礙、肝臟微循環障礙等。四氯化tan是使用最早,應用最廣泛的誘導肝硬化動物模型的化學藥品,低濃度四氯化tan反復應用可損害肝臟,肝臟損害-修復-損害最終形成肝硬化。高脂飲食聯合四氯化tan,可快速構建慢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炎。
應用方向:
消化系統相關課題。
關鍵詞:
非酒精性脂肪肝炎、NASH、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、NAFLD、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
實驗動物:
大鼠品系:SD、Wistar;小鼠品系:C57BL/6、BALB/C;以及其他品系;周齡: 6-8周;性別不限。
造模方法:
大鼠接受4周高脂飲食,于第3周開始每周2次皮下注射40%四lv化碳豆油溶液構建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。
造模流程示意圖
模型驗證:
對照組大鼠肝小葉結構完整,輪廓清晰可見,肝竇正常,肝索以中央靜脈為中心 呈放射狀整齊排列,肝細胞胞質均勻,呈多邊形,無變性;模型組肝實質結構受損嚴重,明顯可見空泡性脂肪變性,門管區炎癥細胞浸潤,伴有纖維化。
圖2 HE模型驗證(100X)